首页 > 西甲 > 乌克兰“报纸网”采访了乌克兰辛菲罗波尔队前任主帅奥列格·费多尔丘克
2024
03-07

乌克兰“报纸网”采访了乌克兰辛菲罗波尔队前任主帅奥列格·费多尔丘克

  北京时间今晨,在欧洲杯小组赛D组最后一场乌克兰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裁判再次成为了主角。首次在欧洲杯启用的门线裁判,站在绝佳的视角,却制造了开赛以来的首次门线冤案。

  比赛下半场,在乌克兰0比1落后之时,前锋德维奇曾打入一球。但是,距离“事发地”不到5米处的门线裁判似乎根本没看见已整体越过门线的皮球。

  最终,英格兰一球小胜东道主,乌克兰则惨遭淘汰。这场比赛的错误或许会使门线裁判成为世界上最“短命”的职业,而外媒评论称,门线技术的时代即将到来。

  冤案重演

  风水轮流转 英格兰“讨回血债”

  无论怎样,被冤枉的一方绝对是愤怒的。英国路透社指出,乌克兰主帅布洛辛在赛后的记者会上咆哮道:“我能说什么呢!场地上有5名裁判,而且球进了门线足有1米!”

  东道主媒体《乌克兰报》认为,是裁判的误判使乌克兰遗憾地告别了本届欧洲杯。

  “占了便宜”的英国人并没有否认这个误判,他们想起的是自己的“血债”终于得偿。

  英国《太阳报》今晨的报道称,乌克兰被误判不免让人想起2010年世界杯英格兰遭遇的“门线冤案”。现在冤情转嫁到了乌克兰人的身上。

  英国《天空体育》则说,就像2010年英格兰没办法为兰帕德的进球申诉一样,布洛辛也没有什么理由好抱怨的。

  今日刊发的《俄罗斯报》也写道,比赛第62分钟是全场最具争议的时刻,连英国的评论员都看出了裁判的错误。2010年世界杯英格兰遭到类似误判,这次可以说是风水轮流转吧。

  著名网站欧洲体育的文章说,英格兰人也许会认为这是对他们2010年世界杯的补偿。当年,兰帕德的射门明显越过了德国的门线,但裁判却毫无表示。

  雅虎体育则表示,历史上这样的“鬼影进球”数不胜数,今天乌克兰也成了不幸的一员。

  调侃裁判

  俩“绣花枕头” 球星外媒都不满

  如此明显的误判,使得门线裁判在这场比赛被彻底判定为了“摆设”。

  英格兰球星欧文在网上表示,他认为门线裁判没有什么用,当然,作为英格兰球迷的他,这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美国著名体育频道ESPN报道称,前英超裁判格雷汉姆认为,设置门线裁判并不是个好主意。格雷汉姆曾经执法过2002和2006年世界杯。

  美国媒体SBNATION的评价更一针见血,报道说,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一遍遍强调足球世界不需要高科技,而今天对德维奇进球的判罚本来是证明普拉蒂尼的最好机会,但是门线裁判把一切都搞砸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也不客气地说,欧足联增设的门线助理裁判其实就是俩“绣花枕头”。不过,报道也提到,这个进球机会本身也有问题,传球给德维奇的米列夫斯基有越位嫌疑,而裁判也漏判了。

  改进方向

  争论声再起 门线技术势在必行

  对于这场比赛的结果,美联社从另一个方向给出了解释:“门线技术1:0门线裁判”。

  国际足联平行地测验了两套应对“门线冤案”的方案:一套依赖机器,其原理类似网球赛上的“鹰眼”,在上个月英格兰和比利时的一场友谊赛以及丹麦两个俱乐部的比赛中进行了测试;另一套则依赖人眼,即门线裁判。

  如今,门线裁判主动暴露了缺点,因此大部分人也得出了结论。欧洲体育预言,这个冤案必然会加速门线技术引进的步伐。

  乌克兰“报纸网”采访了乌克兰辛菲罗波尔队前任主帅奥列格·费多尔丘克。费多尔丘克说:“很明显,像网球比赛一样设置"鹰眼"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

  即便占了便宜,但英国媒体《天空体育》仍然站在了门线技术这一边。“有整整60秒钟,全世界的球迷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现场的球迷"失明"了,由于欧足联"英明"的决定他们看不到真相。”报道如是说。

  英国BBC也表示,对于这个充满争议的误判,乌克兰可能会长期怨声载道。这个事件发生后,马上招致了关于门线技术的大争论。而7月5日在苏黎世,国际足联将会对是否引进该技术做出最后的决定。

  门线裁判

  正式名称为附加助理裁判(AAR),每场比赛设置有2名。

  按照设计,门线裁判应能有效遏制禁区假摔,并提高点球判罚和进球判罚的准确性。

  适用比赛:欧冠联赛、欧联杯、欧洲超级杯等比赛。

  首次使用:2010-2011赛季的欧冠联赛以及2012欧洲杯预选赛。

  活动范围:2名门线裁判分别在2条底线活动,每人只负责自己所在一边的裁判工作。在球飞向球门时,探出身子,让视线与底线平行,观察皮球是否越过门线。

  待遇:在2012年欧洲杯上,门线裁判和其他两名助理裁判的待遇相同,执法每场比赛的收入为2000欧元。此外,每次执法比赛往返都可乘坐头等舱,住5星级酒店。 (来源:法制晚报)

乌克兰“报纸网”采访了乌克兰辛菲罗波尔队前任主帅奥列格·费多尔丘克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