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桃花汤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原方组成: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用法: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6条少阴病虚寒下利,滑脱不禁,便脓血的证治。少阴经脉络小肠,少阴阳气虚衰,寒湿郁滞小肠,小肠络脉受伤,或阳气久衰,气不摄血,故下利便脓血。因是脾肾阳虚,失于固摄,故本证下利,多滑脱不禁。又因是虚寒下利,故脓血利必腥而不臭,白多红少,甚则纯下白冻,且伴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弱等脉症。故治以桃花汤温阳固脱,涩肠止利。
307条是对上条桃花汤证的补充。“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提示寒邪渐深,虚寒更甚。“下利不止便脓血”是本条的重点,提示滑脱性泄利的特征。由于寒湿凝滞,故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由于下利不止,耗伤津液,加之阳气虚衰,失于气化,故小便不利。
归纳桃花汤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下利不止,滑脱不禁;二是脓血杂下,白多红少,腥冷不臭;三是伴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本方重用赤石脂,温阳涩肠,固脱止利,干姜温中散寒,亦能止血;粳米补益脾胃。三药合用,共奏涩肠固脱之功效。
本方煎服法独具新意:赤石脂一半入煎,取其温涩之气,从整体求治;一半为末冲服,取其粘附肠中,加强收敛涩肠之效,从局部求治。整体局部并举,取效尤速,可谓药治之巧。
汪苓友:少阴里寒便脓血,所下之物,其色必黯而不鲜,乃肾受寒湿之邪,水谷之津液为其凝泣,酝酿于肠胃之中,而为脓血,非若火性急速而色鲜明。盖冰伏已久,其色黯黑,其气不臭,其人必脉微细,神气静而腹不甚痛,喜就温暖,欲得手按之,腹痛即之,其为少阴寒利之征。(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尤在泾: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脏病在阴,而寒复伤血也,血伤故腹痛,阴病故小便不利,与阳经挟热下利不同,故以赤石脂理血固脱,干姜温里散寒,粳米安中益气。(《伤寒贯珠集•少阴篇》)
《和剂局方》治冷痢腹痛,下白冻如鱼脑,用赤石脂煅,干姜炮,蒸饼丸;《斗门方》治小儿疳泻,赤石脂末米汤调服半钱,立瘥,《外台秘要》载崔氏疗伤寒后赤白滞下无度,阮氏桃花汤,即本方。现代临床上常用本方辨证用于以下病证的治疗:虚寒滑脱之久泄、久痢,虚寒性吐血、便血,伤寒肠出血,妇女崩漏、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本方药理研究,方中赤石脂主要成分是水化硅酸铝,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既可减少异物的刺激,又可吸附炎性渗出物,有助于炎症的缓解。本品能吸附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对慢性菌痢、肠炎的恢复亦甚有利,并有止血效能。亦可验证赤石脂为末冲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①程某,男,56岁。患肠伤寒住院治疗40余日,基本已愈。唯大便泻下脓血,血多而脓少,日行三四次,腹中时痛,屡治不效。其人面色素来不泽,手脚发凉,,体疲食减,六脉弦缓,舌淡而胖大。此证为脾肾阳虚,寒上血络。下焦失约,属少阴下利便脓血无疑,且因久利之后,不但大肠滑脱,而气血虚衰亦在所难免。治当温涩固脱保元。赤石脂30g(一半煎汤,一半研末冲服),炮姜9g,粳米9g,人参9g,黄芪9g,服3剂而血止,又服3剂大便不泻而体力转佳。转方用归脾汤加减,巩固疗效而收功。
②杨某,女,46岁。近半年白带清稀腥臭,时时淋出,舌质淡,苔白,脉沉滑,曾用中西药治疗,时好时坏,反复发作。余试以桃花散10g,分3次饭前有苍术5g,薏苡仁10g煎汤送服,服药5天竟获痊愈。3个月追访,未再复发。
责任编辑: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hongyun75.com/post/939.html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足球直播_足球免费在线高清直播_足球视频在线观看无插件_24直播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